设为首页  |  添加收藏

   
新闻中心 / News
最新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 > 最新公告
治内涝,不能光修下水道(民生三问)
更新日期:2014-05-26  浏览:1952
 

 雨季来了,南方多地受到暴雨袭击,一些城市发生严重内涝。为什么年年都能在城里“看海”?城市内涝的症结是管网建设标准太低吗?究竟该如何破解内涝难题?记者采访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巡视员、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章林伟。

  一问

  管网标准多高合适?

  记者:目前我国城镇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是否都偏低?

  章林伟:过去,“重地上、轻地下”的城市建设理念,导致多数城市对管网投资“就低不就高”,采用标准下限,将标准定为1年,即排水系统主要针对一年一遇的降雨强度设计。此外,随着城市的发展、市政立交桥的兴建,中心城区的汇水区变大,汇水量突增,也导致雨水管道的实际承载能力连一年都达不到了。

  不过今年2月起实施的《室外排水设计规范》已明确提高了城镇内涝防治设计标准:城镇雨水管道设计标准按城镇类型与城区类型划分,经济条件较好且人口密集,内涝易发的城镇宜采用规定上限。例如特大城市中心城区为3至5年一遇,中心城区的重要地区为5至10年,中心城区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等要30至50年。

  记者:城市内涝是否就是因为管网设计标准过低呢?标准是不是越高越好?

  章林伟:城市内涝有管网设计标准偏低的问题,但内涝防治不能仅靠雨水管网,应该是个系统工程。

  首先要做好源头控制,减少进入排水管网的径流。城市建设初期,下一场雨可能只有30%的雨水形成径流,剩下的都通过植被、土壤渗透涵养了。如今,城市铺设了大量硬质路面,建设了大量“光面”建筑物,可能七八成降水量都汇成径流了。那么减轻排水压力,就要在土地开发建设的时候注重规划,提高地面道路、广场的透水性。此外,城市应增加地面的吸水、耐淹植物,建设生态缓坡。

  城市雨水管网设计标准越高越好其实是个误区。标准过低,无法保障顺利排涝,将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;标准太高,利用率低,养护费用过高,也是一种浪费。国外城市的雨水管道标准也就是3至5年一遇。面对更大的降雨,可借助泵站加大排水能力,或让雨水走河道等其他排涝通道来排水。

  二问

  应急管理短板咋补?

  记者:往年雨季来临时,一些管网建设标准较高的城市,也出现了严重内涝,为什么呢?

  章林伟:排水管网“三分靠建,七分靠养”。养护投资比建设投资还要高,还不出政绩,导致不少城市对雨水管网养护舍不得投入。条块分割的“责任下沉”体制,也使城市管网的养护被分割为各区甚至各街道负责,这就使管网养护出现“边界盲点”,导致不少管网80%的断面都被淤泥堵塞。重载车等路面超载、超限活动的频繁发生,也对地下管网造成伤害。此外,雨污不分离,也造成了雨水管道严重淤积而污水厂“无污可吃”的尴尬。

  这些年各级政府慢慢意识到“地下”的重要性。各地力争用5年时间推进完雨污分流改造,10年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排涝工程体系。

  记者:每年雨季来临,我们常常看到各地政府召开很多应急会议,但是最终的“看海”的城市还是不少。这是不是意味着城市排涝的应急管理能力也是短板?

  章林伟:地方上有很多应急方案,但操作性并不强。此外,城市排涝不一定都要采用工程措施,也可采取临时有效的警示措施。立交桥底下积水一旦超过30厘米,就会淹没汽车排气管,那么这些地方应划警示线,提示司机提前改道。但这些细节容易被忽略,从而酿成大祸。

  为此,住建部已经要求各地开展设施普查,制定规划,建立相应的数据库。这就相当于给城市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,定期复查。据初步统计,截至2013年底,全国657个城市中,仅有49.6%的城市已完成或正在开展排水防涝设施普查;有52.5%的城市已初步编制完成或正在编制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;只有12.9%的城市初步建立或正在建立排水防涝设施地理信息系统。

  排涝难题也是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、精细管理的考题,不妨借力大数据来完善应急体制。电子地图、气象雷达技术、计算机技术……现代技术手段已经很完备了,完全可以为城市排涝的精细化管理提供精准参考。数字化管理平台会让应急“不急”,在国外已有很成熟的经验。

  三问

  加大投资钱从哪来?

  记者:无论是加强基础建设,还是增强数字管理,都要加大投资。钱从哪里来呢?

章林伟:地方政府首先要转变“重地上、轻地下”的理念,增加财政投入。国外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GDP的比重常年都不小于5%,而我国这一比例一直在3%左右。在常年欠账的基础上,还保持如此低的投入,是很难满足城市内涝防治需要的。

  此外,还是要鼓励开放市场,扩大政府购买服务。市政服务的供给方式不一定要政府亲力亲为,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让企业承担,但政府一定要做好监管,也要防止公共服务领域出现“客大欺店”。

  现在城市排水市场被行政区域割裂,行政干预划起了市场的土围子,造成了公共服务的低效低质。地方政府不妨引入特许经营机制,让企业做市场,自己做监管,从而化解资金压力。我们的财政制度也应适当倾斜,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市政市场。只要招标公开、公正、透明,且服务效果满足规划与考核目标,那么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都可以给补贴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非开挖技术,管道检测,管道修复,管道气囊,管道封堵,CCTV,管道内窥检测,潜望镜,气囊,HDPE,CIPP,管道非开挖,非开挖,管道清淤,封堵气囊,管道塌陷,管道破损,排水管道检测,北京管力,Omgea密封件,密封,探地雷达,内窥综合检测,气体检测仪,毒气检测仪,金属探测仪,非开挖技术,管道检测,管道修复,管道气囊,管道封堵,CCTV,管道内窥检测,潜望镜,气囊,HDPE,CIPP,管道非开挖,非开挖,管道清淤,封堵气囊,管道塌陷,管道破损,排水管道检测,北京管力,Omgea密封件,密封,探地雷达,内窥综合检测,气体检测仪,毒气检测仪,金属探测仪,

暂无任何信息!